ads

到香港旅行花錢像割肉!七天行程要花多少錢?哪裡換錢最化算?

經常被網友問及一個問題,香港物價貴絕全球,到底去香港旅行,預備多少錢才足夠?答案是:多少錢都不夠。

發問的原因有好多,可能本身資金不足,可能是大學生畢業想窮遊。而更多人擔心,兌換少了,錢不足夠,兌換多了,有剩餘,不知怎麼辦。因此就會出現兩種普遍情況,換少一點鈔票,旅行時省着用。換多一點鈔票,剩下的待旅程結束後,悔恨自己為甚麼換這麼多錢。

這些負面情緒,影響出遊興緻,完全不是我們樂意發生的狀況。何況我提倡從旅行中找到自由,被金錢束縛,明顯是不自由的表現。日常生活中我們已經有太多的不自由,旅行時還要這樣嗎?那麼我寧願不去。

不過,錢仍是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,甚至相當重要。因此這一篇會幫助大家解決三個問題:
一、消費:香港旅行需預備多少錢?
二、兌換:怎麼換錢最化算?
三、無現金:現金不足時該怎麼辦?

利申:本文提及的商戶與作者並無任何商業關係(我沒有打廣告喔)



消費:香港旅行需預備多少錢?

香港的消費水平,大約是深圳和廣州的2倍,台北巿的1.5倍。我並不是拿GDP呀、消費者物價指出算出來的,而是憑自身生活經驗算出來。我的標準是,作為普通打工仔的生活開銷,每天吃飯和交通洗費,大約這樣:

饍食:每餐70元
交通:每天50元(來回)

計算出來,一個成年人來香港旅遊的洗費,便是:

70 x 3(餐)+50=260元

吃飯是普通茶餐廳一頓飯的錢,當然有更便宜的,香港也有像沙縣小吃那樣的店,十幾元一碗雲呑麵。吃飯也沒有兒童餐,除了某大型連鎖快餐店。我相信大家不會每餐沙縣小吃,所以我用茶餐廳的價錢來算。如果要每晚吃得好一點,或者去貴價食肆,那就另外計算囉。

交通費倒是可以省一點。50元是我每天過維港的計算方法,另外還有一些優惠車票可以買,詳情在另一篇文章有寫。
我在計算出門旅費時,一般考慮幾個因素:1.當時經濟狀況 2.當地貨幣價值 3.額外消費資金

如果我當時的經濟狀況尚算不錯,我會額外多換點錢。以200元為基準,我會換250元,搞不好試了一家食店,糟糕到不行,要去宵夜呢。搞不好時間突然多出來,可以多出一個景點。又說不定朋友請我吃了一頓,我過意不去,想買點小禮物送他。

換錢時記緊留意,現在香港普遍不收1000元金牛,尤其是中銀的。

另外就是當地貨幣的價值。如果是東南亞國家,我寧願換少一點,不足刷信用卡。如果是歐洲、日本,貨幣信用較好,那麼我會換多一點現金。反正自己用不著,剩下來總會有朋友會用吧。

最後是額外消費資金,比如說幫朋友買東西。一般我會先向對方收取一半費用,大哥,不是開銀行,沒錢我可不幹,除非很熟的朋友。另外是伴手禮的錢,我也會先備好。總之伴手禮就挑最便宜的來買。嘿嘿。

之所以用這麼長篇幅講這些有的沒的,目的是我想帶出一個信息:準備充足是自由的首要條件。若非先把這些可能影響的因素考慮進預備階段,到時候心會很慌亂。

在澳洲旅遊時認識了一位台灣朋友,每周進超巿買東西,她一定從頭唸到尾:「這東西這麼貴啊,台灣才賣多少。這東西這麼貴呀,換成台幣是多少多少,在台灣可以買幾多幾多。」

「那你回台灣買呀!」我有這麼講嗎?我沒有。我說,你要吃,就要買。

帶外地朋友逛香港的超巿,是一個極大的考驗。噢,也許可以找時間講講馬來西亞朋友和李錦記的故事。

扯遠了。反正我覺得想要要花多少錢,絕對不是壞事。尤其是一家人出遊,掌控財政的往往不是自己,出發前好好說明消費內容,能動員的資金,是必須的。我見過不止一次兩公婆在街上為了買一件小東西給女兒,吵得面紅耳綠。要是有預備,我會說,昨天我們吃飯剩了多少喔,夠錢喔。之類的。

當然有些旅遊派別認為,不預備才是真自由。高興就好。隨你。

兌換:怎麼換錢最化算?

無論計劃派或自由派,換錢是每個人都需要的。近五年,港幣的兌換價大約如下:

人民幣:1.18-1.21 // 1.22或以上算高
新台幣:3.5-3.8 // 4或以上算高

若非突如其來的旅行,建議觀察半年滙價,找到自己能接受的滙率換錢。 像我換台幣,大約一年兩次,我會等到3.8才換。人民幣我常換,1.19我也會換。這是很個人的事情,不必太在乎價位高低。反正你不可能在旅遊換錢的過程中,賺到大錢

假如你兌換的總金額在人民幣3000元或以下,新台幣10000元或以下。勸你別浪費時間盯着滙價高低,也不必理會高低,甚至不必考慮各找換店的差別,隨便找一家換就是。沒錯,上落不會超過25元港幣,25元港幣是一個甚麼概念?1.5份雞蛋仔的價錢。值得嗎?倒不如把時間放在其他地方。

人氣找換店


呃,我還是那句,3000元以內,沒差,隨便一家。大家會這樣做嗎?應該不會。所以還是得講一下。

機場的找換店


我很推薦在機場的找換店換錢。雖然很多人說,滙率一定是巿區的比較優啦。可是你確定到了巿區,能順利找到別人講的很優的店?說不定還沒離開機場就要用到錢,買八達通或甚麼的。況且機場找換店一定有充足現金,巿區的反而未必有。(我試過去銀行是換不到台幣的,要預訂)

當地找換店通常滙價較好。比如說拿台幣在香港換,換得錢比較多。我去台灣也固定在桃園機場的台銀換錢,滙價較香港好,趁等行李的時間,順便把錢換了。居帶一提香港的旅客,千萬不要帶中銀的鈔票去台灣,換不了的,台灣不收中銀鈔票。至於人民幣的中銀收不收,我就不曉得了。

經陸路來港,比較複雜,因為羅湖站和上水站換錢都不太方便,好處是北區很多店都收人民幣。可以在過關前先換好。差個幾塊錢,沒差啦,偶爾還會比香港滙價高一些。(我會一直灌輸這個念頭,直至所有人都跟我一樣覺得沒差啦!)

機場未必是滙價最好的地方,但一定是最方便的地方,而且不會有假鈔、不會騙人,不會有很奇怪的額外收費。 也可以選擇先在機場換一點點,再到巿區換。前題是,你已經熟知巿區有哪一家店,能夠以更高的價錢進行交易。

堅成 / 百年

(網絡照片)

這兩家店在香港屬於找換店的明星。 堅成在尖沙咀重慶大廈地下,進去裡面一點點,綠色那一家。百年在中環,地址請自行查找。這兩家的滙價相差沒有太多,而且貨幣充足,各國的現金都有。比較常見的貨幣,如日元、台灣、美金,兩家都足夠。若要換一些非常冷門的貨幣,可以先打電話查詢。

大約十年前我去百年比較多,因為出國讀書,需要換錢的量很大,故此會先打電話去百年訂貨。百年長期人多,隊伍從樓上的店,排到出店外,再排到地下電梯大堂。下午換錢需要先預約,不然不做生意。他們換錢的說法是講國家,不是貨幣名稱。比如說換日元,他們不說:「XX港紙換Yen。」而說:「XXX日本。」感覺要把整個日本買下。

堅成則是近兩三年才去,尖沙咀,近,不用過海。即使周末,堅成亦甚少排得很多人。店員的手腳很快,通常一個櫃枱排三四個人。如今小額我都會去堅成換,有時路過純粹想換幾百塊人民幣都可以。性價高啦,不必因為換幾百元,排半小時的隊。

* 百年找換店已結業


外幣自動櫃員機


可自己轉換成外幣的提款機,現在也出現囉。

網路照片,盜連一下

櫃員機和銀行基本上服務香港人,擁有儲蓄戶口的遊客也可以試試看。首先要上網或櫃枱,設定開啟外幣提款服務,就能使用。一般香港人常用的貨幣,中韓日,都有。

現在許多銀行已經有雙幣值戶口,一個戶頭,能夠儲港幣和人民幣。人民幣提款服務同樣老早就有了。只要提款時選擇人民幣,就能直接進行交易。無疑是相當方便。除非你真的很在恴滙值,不然,ATM是很好的選擇。最主要是方便。

據我所知目前這些提款機尚不接受跨行提款。不過,拿着大陸或台灣的銀行卡,其實也可以在香港領取港幣現金。下面再詳細說明。

無現金:現金不足時怎麼辦?

電子貨幣流行的今日,使用現金結帳,好像很落後。何況香港又是國際大都會,感覺香港人不應該那麼落後,應該改為以電子貨幣為主流。不過,在香港現金依然是最便利的交易方式。這裡面我相信是港幣很少假鈔,人們信任現鈔,而且電子貨幣,就算是八達通吧,推出了這麼多年,也沒能夠改變香港人交易的習慣,那麼旅客們只好適應以下。

只不過東跑西跑,現金還是會容易花光。一旦花光了港幣,手頭上只有人民幣或台幣,甚至乎一點兒錢都沒有,那怎麼辦呢?其實也很簡單,以下是這個方法。


信用卡

香港流行信用卡。Visa、Master、 銀聯,等等,在香港都是主流流通的信用卡。商場、便利店,均能使用信用卡結帳。只要刷一刷就可以了。

信用卡付款最大的好處是,回家才結算。即是今天在香港消費,信用卡公司會把金額,自動換算成辦卡地的貨幣。比如說,我是香港辦的信用卡,在台幣買東西,2000元台幣,回到香港我是付250港幣。滙價是按信用卡全球網站的當日滙率計算。網站在這裡:
請留意外遊前務必開啟信用卡的外海簽賬許可。另外也要留意,海外簽賬會否收取手續費。我有一次沒有留意,在深圳書城刷了我的香港信用卡,額外收取了1.6的手續費。只好怨自己太笨。



請記緊在簽用卡背面簽名。試過不止一次,看見外地人在店裡刷卡,沒簽名,店員拒絕刷卡而跟客人吵起來(呃⋯⋯我承認被罵的是我啦)。有一回一位台灣客人,來到我工作的台資公司購物,刷卡,但沒簽名。店員不肯幫他刷,禮貌地請他簽名。他居然大怒:「我從來不簽都可以刷的,我回大陸也沒叫過我簽名呀!我剛從新加坡回來,新加坡也沒叫我簽名!」其實簽名就能刷了,我也不曉得客人在緊張甚麼。不過我在許多店家都發現,通常沒簽名的而吵鬧的通常是台灣人。嘛,別國家吵別的。

我知道在台灣信用卡沒簽名,是沒差,店員會照刷。可是香港不行喔。至少目前不行。很多原因,信用卡公司規定(據說2018年4月將會取消)。更多是公司、會計、銀行的規定。一旦發現信用卡背後簽名和賬單簽名不符,店員有可能懷疑是盜用,報警處理。在香港要是撿到不屬於自己的八達通,拿去消費,均是犯法的。所以說,信用卡也一樣道理。

ATM卡外地提款


這個也不算密技,好多年前提款卡已經可以跨國提款。ATM卡以外,信用卡只要有以下Logo,均能在相應的提款機,提出港幣現金:

這幾個logo就在ATM卡背面,提款機當眼處也有。ATM卡的話,只要戶口有錢,可以直接把當地貨幣換取成港幣現金。信用卡則是採取現金透支的方式。不過也要留意,在出境之前開通海外提款,亦要留意不同銀行所收取的手續費。

要留意,即使銀行名相同,也要收取手續費。比如說富邦、滙豐、工商銀行,這幾家銀行在兩岸三地都有分行,然而跨境提款,仍然要收手續費。因為它們嚴格意義上,是兩家不同的銀行,只是掛在一個品牌底下。所以即使兩地都擁有戶口,同一家銀行跨境提款,等如兩間銀行,一樣要收取手續費。

 電子支付


支付寶、微信支付等電子支付方式,香港現在也能用,但普及程度不高。主要因為,香港已經有一款通行廿年的電子付款卡八達通,八達通的流通程度,絕對比其他電子支付高得多。只不過當你沒錢的時候,刷八達通解決不了問題,因為它的基礎是你存進卡裹面的現金有多少,沒有現金就不能使用。

那麼支付寶和微信支付,能夠發揮作用的在哪裡呢?便利店。香港大部份地方只收取現金,一旦沒有現金,肚子又餓,可以去便利店買東西吃。然而支付寶甚麼的,泛用性和apple pay差不多——差不多的差。因此我還是建議用信用卡比較簡單。

◎小結

香港的錢不好使,很快花光。賺台幣回香港花錢,像割肉一樣,一下子就沒了。務必要慎重和小心。人民幣目前的滙價仍然是高的,我看大家來香港花錢都不太會留手。總之錢的事情要小心,畢竟是很現實的事情呀。

Comments